首页

国产sm交友网站

时间:2025-05-25 04:30:44 作者:2025“缤纷悉尼”灯光音乐节开幕 浏览量:86450

  中新网宁波4月23日电(鲍梦妮 黄俊杰)2004年,浙江首次提出在宁波舟山港发展多式联运,拉开该省铁水联运的序幕。这也是该省利用山海资源,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的必答题。

  20年再回眸,此举成效如何?4月23日在宁波举办的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推进会交出了一张答卷。

  一个月前,两个满载“中国制造”的集装箱在义乌铁路口岸集拼仓加封后,搭乘海铁联运班列,通过宁波舟山港驶向位于伊拉克的乌姆盖斯尔港。这是该省通过铁水联运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缩影。

义乌铁路口岸的班列。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此背后,是浙江累计实施五轮扶持政策、拨付近12亿元资金支持海铁联运业务发展;以港口后方通道为主骨架,完善全省“四纵四横”铁路货运通道布局;印发全国首个现代化交通物流体系政策文件,打造五大交通物流骨干廊道……

  显著的成果之一,在于运输更快速。

  例如全国首条“双层高箱集装箱”运输铁路——甬金铁路建成通车,将甬金两地运输里程缩短三分之一;金义“第六港区”的“义新欧”班列与“义乌-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实行双向联动,“整列中转”运输成本节约15%;依托“渝甬海铁联运精品快线”班列,重庆到宁波舟山港的运输耗时被压缩至2天之内……

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随之而来的,是运输成本的降低。

  “相比公路运输,海铁联运不需要支付额外的‘进提费’,可以为企业节省15%的货运成本。”江西上饶市某纺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金舒芸表示。该企业月均出口150个高柜集装箱,其中60%通过海铁联运的方式,从上饶运输至宁波舟山港出口至全球各地。

  显而易见的降本增效,让浙江铁水联运的“朋友圈”越扩越大。据当天会议消息,截至2023年底,宁波海铁联运线路已累计达105条,常态化运行班列累计已达25条、内陆无水港增至36家,业务已辐射至16个省(区、市)、65个地级市。

  实际上,越织越密的铁水联运网络,也是带着繁荣与希望的共富链条。

  “过去,丽水外贸公司出口物流成本高,自从我们的货物通过丽水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通道发运后,物流成本大大降低。企业做大了,丽水本地经济也能发展起来。”浙江丽水某外贸公司相关负责人叶爱丽对此深有体会。

  而在浙江省外,浙江的海铁联运也不断为内陆城市寻找便捷低成本的“出海口”,在东部沿海港口与中西部及内陆山区架起“道路联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的共富通道。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浙江将进一步聚焦港站一体化,推进铁水联运进港“最后一公里”和进企入园“最先一公里”的贯通。(完)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第13批援加纳中国医疗队出发

中广核广东阳江核电站自2014年3月25日首台机组商运以来,已累计实现上网电量3385.86亿度,并于2023年成为国内首个单年度上网电量突破500亿度的核电站,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动能。

2024·赢——中国羽毛球运动员梁伟铿

近年来,中南汽车产业合作屡创佳绩。北汽X55汽车在2023年南非年度车型评选中获得“南非最佳家用SUV”大奖;长城汽车旗下品牌哈弗成为南非十大畅销汽车品牌月度榜单常客,今年7月,奇瑞汽车也跻身该榜单;比亚迪今年在南非推出电动车型,助力当地绿色出行……南非汽车行业记者欧内斯特·佩吉表示,中国汽车企业为南非消费者提供了众多优质产品。

张家界文化和旅游推介会在日本东京成功举办

出生于2004年的李宏宇,在中考后踏入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自此与信息网络布线结下深厚缘分。“世赛” 舞台充满挑战与变数,信息网络布线项目涵盖光纤布线、系统测试安装以及铜缆故障排查等多个模块内容。赛题以 “盲题” 形式呈现,且在比赛过程中常常临时调整,人为设置 “障碍”。

无视警告、蓄意冲撞!中国海警: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由菲方承担

在开封双龙巷国际围棋文化交流中心揭牌后,当地以围棋赛事活动为抓手,深入挖掘围棋文化,精心打造“开封·忘忧清乐杯”等品牌赛事。

【百万庄小课堂】“药食同源”饮品随便喝?专家:食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

3月22日电 据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消息,2024年3月18日至19日,第一届“中瑞全球可持续治理研讨会(Sino-Swedish Colloquium on Global Sustainability Governance)”在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举办。本次研讨会由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瑞典隆德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商贸法系以及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国际环境法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来自瑞典外交部、瑞典驻华大使馆、瑞典隆德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瑞典哥德堡大学、瑞典瓦伦堡人权与人道法研究所、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代表处武汉办公室、中国生态环境部、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与创新所、厦门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北京大成(深圳)律师事务所以及武汉大学的三十多名中外专家学者齐聚珞珈山,围绕实现碳中和的全球治理路径,共话全球合作。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